恒达主管工资_“我们的舞台是天空和大海”

  中评社北京6月17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代号“飞鲨”的歼—15飞机在辽宁舰甲板上快速滑跑,一跃而起,宛若离弦之箭,直指苍穹。

  2012年11月首次着舰;2017年随辽宁舰抵南海海域;2018年9月完成夜间起降;201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接受检阅;2022年,辽宁舰航母编队赴西太平洋海域进行远海实战化训练……歼—15飞机和它的研制团队铸剑天海,在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路上贡献力量。

  “不是所有战斗机都叫舰载机!”歼—15飞机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孙聪说,舰载机与陆基飞机看起来大同小异,但航母甲板长度祗有陆基跑道的1/10,它的起降区域、起降方式、作战作用、舰面保障,以及严酷的舰面电磁环境和海上环境等,都是陆基飞机没有的。舰载机在低速飞行特性、气动力特性、高冲击载荷特性以及拦阻系统、起落架系统、机翼折叠系统等方面,都要符合“机舰适配性”等要求。

  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技术可借鉴,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首型舰载战斗机,歼—15飞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设计师王永庆还清晰地记得,2012年11月23日,在辽宁舰的甲板上,歼—15飞机平稳下滑,钩住拦阻索,滑行几十米后稳稳停在甲板上,着舰成功。随后,它又沿着滑跃甲板一飞冲天,成功完成了中国舰载机首次航母起降试验。

  弹指一挥十年间。

  “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摸着石头过河”,歼—15飞机创新性的设计如抽丝剥茧,循环往复。从陆地到天空、从实验室到航母,无数个日日夜夜,研制团队成员们用心血和智慧,让它飞得更高更远更好,守护祖国的万里海疆。

  6月13日,记者走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实验大厅里,歼—15飞机研制团队设计人员正紧盯电脑屏幕数据,缜密地进行着一项项测试。“不能把问题带到天上去。”工程师宋浩伟语气坚定。

  歼—15飞机和普通飞机到底有什么不同,设计过程有多难?宋浩伟举了一个例子:舰载机降落时,从空中俯瞰,航母祗有一张邮票大小。在茫茫大海中排除风浪的干扰,将飞机稳稳落在一张“邮票”上,就仿佛在“刀尖上跳舞”。

  “一切都是全新的,充满未知。”尽管从事试飞工作10多年,宋浩伟仍用“紧张”二字形容每次试飞时的内心感受,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和压力已使这位80后工程师两鬓微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