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12月19日电/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2月19日7时54分在青海海西州茫崖市(北纬38.95度,东经92.73度)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 |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
中评社北京12月19日电/据央视新闻报道,随着北京冬奥会临近,人们的冰雪运动热情越来越高,大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感受冰雪运动的独特魅力。
在新雪季到来之际,吉林白山的各大滑雪场吸引了各地滑雪爱好者前来一展身手,体验运动激情。
黑龙江七台河依托冰雪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冰雪特色学校,目前已建成11所短道速滑特色学校,组建了15支短道速滑训练队。
近年来,南方冰雪运动也在加速升温。在江西石城,当地建成了省内首个冰球训练馆,对全县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在湖南长沙,孩子们的体育课堂被搬到滑雪场,大家在教练的带领下感受冰雪项目的激情和魅力。
长沙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向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滑雪、滑冰等项目培训,同时,还积极推动“冰雪进校园”和体育教育融合发展。
地处西南的重庆,冰雪运动也渐入佳境。今年,重庆成立了全市首个滑雪协会,已经举行了多项专业训练。
目前,重庆全市拥有冰雪运动场馆15个,市民一年四季都可以享受冰雪运动,各级各类大众冰雪赛事活动贯穿全年,全市全年参与冰雪运动的人口达100万人次。
![]() |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
中评社北京12月20日电/据澎湃新闻报道,12月20日,杭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从12月7日发现首例确诊病例以来,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在一个潜伏期内有效控制疫情传播,至19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9例,其中轻型18例,普通型1例,病例涉及 5个区、17个街道。本次疫情的全部感染者中,除最先通报的2例病例外,其余27例均为在集中管控的人员中筛查发现。
澎湃新闻从发布会获悉,杭州本次疫情传播链清、病例症状轻型,后续疫情扩散可能性较低。12月7日到19日,杭州对重点小区、区域、行业、人群开展3到6轮大规模核酸检测, 根据疾控专家预判,后续社会面涉疫风险较低,从20日起转入常态化防控阶段。预计21日萧山区北干街道龙湖春江天玺17幢可摘除中风险帽子,萧山区将全域低风险。
12月19日,杭州有序放开社会面管控措施。除上城区、拱墅区、萧山区外,其他区县(市)公共场所恢复正常开放,同时要落实好测温、扫码、戴口罩等防控措施。除疫情封控区域外,其他住宅小区正常开放出入口,外来人员核验“健康码”进入。中高风险地区来返杭人员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其他人员不作要求。
上城区、拱墅区、萧山区域内的棋牌室、酒吧、KTV、麻将房、剧本杀、桌游室、游泳馆等室内密闭公共场所暂不开放。饭店、餐馆堂食要合理控制人数、隔位就座;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馆、网吧等公共场所和旅游景区、宗教场所实施“限流、预约、错峰”管理。其他各类公共场所有序开放。
“后续上述三个区也将陆续放开。”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毛根洪表示,但常态化不是取消所有疫情防控措施,人员集聚公共场所仍要坚持扫码、测温。中高风险地区来杭返杭人员须提供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中评社香港12月19日电/以“大奇至美”为主题的徐悲鸿经典作品展19日在位于重庆江北的徐悲鸿美术馆(重庆)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采取“原作展出+史料文献+实景还原+科技互动+云上虚拟展览”等多种方式,展出了《群奔》《群牛》《巴之贫妇》等22幅徐悲鸿珍贵原作。
新华社报道,展厅内,不少观众在徐悲鸿著名的代表作《群奔》前驻足、仔细观赏。
“马腿的线条刚劲有力,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则很有弹性,富于动感。”徐悲鸿之孙、此次展览策展人徐骥向观众们介绍道,“画中的马疾驰而来,昂首天外,奋蹄如飞,意气风发,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本次展览还首次展出了徐悲鸿先生的两幅自画像与他为夫人廖静文所画的两幅肖像,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赏。“我们想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让徐悲鸿与廖静文超越时空‘相见’。”徐骥说。
据了解,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2月18日,其中12月19日至12月23日为专业观众观展,12月24日开始免费对公众开放。
中评社北京12月20日电/北京市卫生健康委20日通报,19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该确诊病例现住通州区宋庄镇华卿画室宿舍。11月28日前往陜西省西安市考试,12月14日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返京,12月18日因健康宝弹窗提示进行核酸检测,12月19日报告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当日转至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综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普通型。
中评社北京12月20日电/据经济参考报报道,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并围绕民生重点领域工作做出新一轮部署。从此次会议释放的信号看,就业、养老、生育、教育、医疗、住房成2022年民生领域关键发力点。业内人士认为,民生领域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聚焦百姓“急难愁盼”,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举措,2022年民生红利将进一步释放。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六稳”“六保”之首。“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市场主体承载着数亿人的就业创业。要继续面向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强化稳就业信号。
2021年1至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33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但就业压力仍不容小觑。“从就业市场需求端来看,受到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不畅,企业原材料成本上涨,市场主体将继续面临压力;从供给端来看,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保就业将面临一定挑战。”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业内专家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就业着墨颇多,预计2022年将下大力气紧抓就业工作。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基调下,就业市场供给和需求端将全面发力,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姚凯指出,从需求端看,对市场主体实施新的减税降费,帮助市场主体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信心,更好地发挥稳就业作用。从供给端看,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数已经突破2亿,随着产业升级变化和新业态不断发展,灵活就业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就业抓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受经济结构调整和后疫情时代不确定性的叠加影响,就业市场仍然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他认为,在未来一年中,有必要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政策进行评估,以缓解“慢就业”问题。同时,将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毕业生纳入现有就业政策范围内。有关部门在制定出台政策时要加强联动,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信心,发挥好新就业形态的促就业作用。
![]() |
黑颈鹤在云南省昭通市大山包大海子湿地嬉戏。(图片来源:新华社) |
中评社北京12月22日电/据新华社报道,与大熊猫齐名的“国宝”,拥有“雪山精灵”之称的濒危物种滇金丝猴如今在“三江并流”腹地的高山密林中自得其所、繁衍生息,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1985年底,云南省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程师钟泰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专家一道开展野外调查时,第一次见到滇金丝猴。“滇金丝猴之所以被称为‘雪山精灵’,不仅是因为它们的颜值,更由于它们种群稀少,避居雪山深处,寻常难能一见。”钟泰说。
“白马雪山的保护之路,其实颇费了一些周折。”69岁的护猴员余建华说,曾经居住在附近的村民们以打猎、伐木为生,滇金丝猴栖息环境受到影响,猴群数量一度减少,保护形势严峻,“雪山精灵”一度从村民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钟泰说:“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因此我们以改善物种栖息地为突破口,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全力拯救‘雪山精灵’。”
为了拯救濒危的滇金丝猴,1983年,云南省批准建立白马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获国家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马雪山实行严格保护政策的同时,探索“社区共管”的保护模式,将保护与周边居民的生存发展相结合,促进滇金丝猴种群恢复性增长,才让这一物种有了“安居”的家园。
“保护区建设之初,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不足500只。”钟泰说,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社区共管、资源保护和科研监测等一系列举措,调动并吸引了大量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分布在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的滇金丝猴种群数量稳步增长,截至目前已达到2300余只。
“村民们也逐渐加入到保护生态的队伍当中。”余建华说,如今很多村庄附近就是滇金丝猴分布的重要区域,“猴子现在已经不那么怕人了,有时候不到50米都能看到”。
除白马雪山外,云南省一直致力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有效保护了绿孔雀、亚洲象等一大批珍稀濒危动物的种群及其栖息地,为它们提供了“安居”的家园。
中评社北京12月21日电/据新华网报道,为保护珍稀黑土地自然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将立法保护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黑土地保护法草案20日初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草案不分章,共三十七条,包括立法目的、适用范围、保护要求和原则、政府责任和协调机制、制定规划、资源调查和监测、科技支撑、数量保护措施、质量提升措施、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责任、资金保障、奖补措施、考核与监督、法律责任等。
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宪魁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作说明时介绍,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粮食商品率高,是保障粮食市场供应的重要来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多年来人为高强度开发利用,黑土层“变薄、变硬、变瘦”,严重影响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制定黑土地保护法,将黑土地保护上升为国家意志,有利于规范黑土地保护、治理、修复、利用,保护黑土地高产优质农产品产出功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王宪魁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处理好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重点和难点在耕地。农业生产经营者应当保护黑土地,同时要让保护者不吃亏、种粮者收入有提高。
草案明确规定农业生产经营者应当积极采用黑土地养护措施,国家应当建立用养结合、保护效果导向的奖补机制,鼓励支持采取黑土地保护和治理修复措施。
![]() |
北京冬奥会使用的绿色能源氢能发电机(图片来源:大公报) |
中评社北京12月23日电/据大公报报道,记者了解到,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26个场馆将全部使用绿色电能,在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大公报记者22日实地探访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发现,届时张家口赛区将有近700辆氢能源汽车投入使用,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每公里将降低1.2公斤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记者获悉,目前北京冬奥会使用的都是“绿氢”,即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电、水电、太阳能等)制氢,过程完全没有碳排放,又被称为“零碳氢气”。王贺武透露,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相信未来3至5年内将会实现“绿氢”成本的大幅度下降。
据悉,冬奥场馆使用的所谓“绿电”,是指来源于张家口张北地区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产生的绿色电能。位于塞北的张北风电、太阳能发电资源丰富,据悉每年可向北京输送约140亿千瓦时绿色电力,供应北京市大约一成的用电量。今次北京冬奥坚持“绿色办奥”理念,让冬奥场馆用上绿色电力,奥运村内房间采暖用电亦全部来自风力发电,从源头上减少了场馆碳排放。
张家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白建海对大公报介绍,张家口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已经打造成为轻重装备结合、研发制造服务兼顾的全产业链冰雪运动装备制造基地。
产业园吸引了珠三角地区不少制造企业投资投产。广州一家运动用品科技公司2019年选择来到这里研发生产轮滑和冰球装备,这家公司新建成的冰刀鞋生产线一项就吸纳当地80多名职工,极大带动当地就业。
中评社北京12月22日电/满载湖北企业生产的电子元器件、衣服鞋帽、日用品以及防疫物资的X8015次列车22日清晨从武汉吴家山站开出,驶往德国杜伊斯堡,这是武汉开出的第1000列中欧班列。
新华社消息,2012年10月24日,武汉首次开行中欧班列。9年多来,中欧班列(武汉)已经有29条稳定的跨境运输线路,覆盖欧亚大陆30多个国家、70多个城市,初步形成了“联通欧洲、覆盖中亚、衔接日韩、连接东盟”的国际多式联运服务网络。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汉西车务段吴家山站站长胡义强介绍说,车站是中欧班列(武汉)唯一的始发站和终到站,为服务好中欧班列开行,车站开通绿色通道,强化运输组织,工作人员克服时间紧、作业量大等困难,确保每一趟中欧班列及时编组、对位、挂出、准点开车。